死亡计中计/恶魔禁地

恐怖片 欧美  1992 

主演:迈克尔·凯恩 克里斯托弗·里夫 黛恩·坎农 Irene Worth Henry Jones 

导演:

更新时间:2011-11-28

详细剧情

曾经风光无限的编剧辛得尼新作惨败,夺取自己学生克里福特的作品届而翻身,不惜在妻子面前杀害了自己的学生。然而事情却有峰回路转.....。克里福特没死?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又不是这么简单,圈套连着圈套。。。。。。 粗看起来,西德尼•吕美特《死亡计中计》的结构完全是一场两幕话剧。从时间上看,影片被分为长度大致相等的两个段落(第一场约60分钟,第二场约50分钟),两场戏虽在事件因果上前后承接,但其实可看做两个独立故事,有着各自 “建置-对抗-结局”这一完整的故事发展过程。   故事    第一幕戏讲述剧作家西德尼江郎才尽,试图夺取自己学生克里福特的作品届而翻身。他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职业声誉的手段看上去疯狂而下作,印象中本应温文尔雅的文化人眼露杀机,用铁链勒死学生,将其剧本据为己有。这个故事的惊悚之处在于剧作家的自毁,正如他的妻子所说:“就算你的计划成功了,可我们俩都知道剧本不是你写的,这又有什么用呢?”对一名剧作家来说,创作是其成其为所以之所在,他夺取别人的创作,杀掉的其实是他自己。在这种毁灭的氛围中,学生忽然复活,挥舞着复仇的棍棒破窗而入,从而吓死了剧作家的妻子。这时观众才忽然发现,原来之前的故事都是一对同性恋精心编排的戏剧,其目的正在于吓死妻子,夺取财产。    第二幕戏讲述学生成功心切,试图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写成剧本,扬名立万。老师发现了他的企图,此时的剧作家已然将财富和名望(亦即成功)牢牢攥在手中,自然不能容忍别人拿自己的妥贴的后半生冒任何的风险。于是二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,在冲突中二人双双身亡,而他们的故事却讽刺性地被一位灵媒据为己有,在百老汇名利双收。    之所以大费周章赘述情节,是想厘清本片在故事上的一些要素,由此便可以发现本片在讲故事上教科书般精巧的技巧。   要素    这部二段式的戏中戏影片,两个故事相互映照。    在第一幕中,我们看到的“事实”实际上是一次表演(这次表演有它特定的观众——妻子),编剧将表演伪装成“事实”;在第二幕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段“事实”,可最终却被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舞台,编剧将“事实”变成了表演。    在第一幕中,“剧本”先于表演,但是观众不可获知“剧本”的存在,因此不能察觉“剧本”的虚假性;在第二幕中,“剧本”和事实同时发生(结尾扭打时一个精彩的蒙太奇,同时宣告了“事实”和“剧本”的结局),因为剧本未完成,观众同样难以预测故事的结局。    在第一幕中,剧作家试图发表一个故事;在第二幕中,剧作家试图掩盖一个故事——有人试图掩盖必然意味着有人试图发表。   秘密    这样,我们便窥见了关于“故事”的秘密。    1、一个“故事”必然具有双重环节——“讲故事的人”和“听故事的人”。就好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只有行贿者没有受贿者的腐败模式,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只有“讲故事的人”而没有“听故事的人”的“故事”模式——如果有,这个故事便不是“故事”,而是事故。    2、“有了讲故事”的人和“听故事的人”,“故事”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游戏,因此“故事”的属性,“故事”的规律由二人在角力中共同决定。    3、一个好的“故事”,特别是一个好的悬疑“故事”,应该是一个“讲故事的人”战胜“听故事的人”的“故事”。“讲故事的人”应该有此野心,这就是影片中发表一个“故事”的欲望。    4、“讲故事的人”的人获胜的方式,常常在于制造“剧本”并不存在这一假象。“听故事的人”忘记了“剧本”的存在,便忘记了自己的身份,这时他们变得疑虑紧张,任人摆布,可这其实正是他们想要的。    5、对于有经验的观众,“剧本”存在这个事实不可否认,因此有经验的讲述着需要新的花招——他们往往在戏里演戏。这样,观众就热衷于去区分在“故事”中哪些是表演,哪些是“事实”,他们开始寻找剧本中的剧本,也就忘了所有的“故事”其实都是表演。    6、“故事”有自己的目的,也就有自己的规律;“故事”的目的不同于生活,因此“故事”的规律也不同于生活。剧作家不过想诱发妻子心脏病,方法有千万种(装鬼,激怒,下药…),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,而他偏偏选了极为精巧复杂的一种,这不是一种好的杀人方式,但这是一个好故事(好到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杀人方式)。    7、不要在故事中去寻找生活,也不要在生活中去寻找故事。不要做一个每次都会错意的观众,不要在《站台》中去寻找故事,也不要在看《白毛女》时杀掉黄世仁,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,我们应当由此觉悟。

返回首页返回顶部

Copyright © 20011-2018